汕尾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SHANWEI FEDERATION OF INDUSTRY&COMMERCE

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关于建设“绿色宜居、人文城市”的建议——陈俊松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的提案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宜居城市的建设,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等。总之,全市建设宜居城市迈出了可喜步伐。但与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宜居城乡、人文环境战略目标,与人民群众的期盼有相当的差距,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此,根据市委实施宜居城乡、人文环境战略、现代宜居城市建设要求,结合当前汕尾市民对城市建设最为关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卫生和交通环境,构筑现代宜居城市环境基础

  市区的城市管理和卫生问题是大家一看就知道的。两个字“脏、乱”。交通的拥堵、汽车的乱停乱放、路边摊点随意摆放、街头食品摊点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等等。故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一是加强对市民的文明素质教育。二是要对城市建筑楼群,特别是沿街沿路的建筑物要进行粉刷。三是对临街临路建筑的小招贴、小广告进行彻底清除。四是对商家牌匾规格进行统一。五是对街道的电杆和电线,电缆等进行入地处理。改变目前线杆占路、占空的问题。六是对沿街摆摊设点、人力市场、城区垃圾死角,疯傻乞讨人员和大型商铺附近的未及时拆迁建筑进行清理整治。七是对破损的隔离栏、电话亭、垃圾箱、灯箱进行清理更换。八是解决停车问题。借鉴兄弟城市的作法,在保证车辆畅通和行人行走的前提下,把二、三类街道划出一定范围作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凡新建项目,一定要按照停车比例规划出停车场,留有足够的停车泊位。

  二、加强项目引进,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现代宜居城市的产业基础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我市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层次的竞争力还不高,这反映了经济发展总量偏小、城镇居民收入偏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一要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项目引进的力度,特别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科技项目,打造新的产业集群;二是构建绿色产链。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清洁环保产业,加快现代服务和都市型农业发展步伐,实现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三要做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信息业、旅游业、智能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四是扶持发展传统文化特色产业,构建起与现代宜居城市相适应的、能发挥生态、文化优势的产业体系。五是加大技术升级、节能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六是培育市民绿色消费意识。

  三、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筑现代宜居城市公共服务基础

  一是加快品清湖环湖路的建设,二是加快市区西片市政道路的建设和维修工程,特别是要尽快建设红海中路西段工程。三是在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城市改造。比如:基础设施方面,改造道路交通节点,打通断头路,提高通行能力。结合道路改造,更新老旧地下管网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加快公园建设等。三是加强城市绿化。首先要加紧制定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实施方案,合理搭配本地树种与外地树种的种植。其次要突出重点。老城区主要街道和重要的交通节点都要有绿化景观带。在市民可视范围内,要有树有花有草。再次要把小区绿化作为考核内容。目前,一些小区绿化工作滞后,老社区基本无绿化。

  四、加强安全执法,构筑现代宜居城市安全保障

  “治市必先治安,安居才能乐业”。安全是人性的要求。城市安全是宜居城市必然要求。构建宜居城市,就必须确保城市安全,切实提高市民安全感、幸福感。一是要深入持续开展平安汕尾创建工作。通过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城市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涉外问题,确保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三是加强民生执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四是加强社会公务事务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五是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确保社会矛盾及时消解。六是完善城市自然灾害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历史文化传承,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的文化之魂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把继承我市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加强对历史文化要素的挖掘和利用,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梳理、保护和展示利用。成为一个城市基因和形象标志。

  总之,要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根本依归,体现“绿色宜居、人文城市”要求,努力把汕尾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憩的现代化滨海新城。